首页 > 试卷 > 教材同步 > 高三试卷

202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冲刺预测·全国卷(四)4语文(EX-E)试题

[db:作者] 高三试卷 2023-03-27 18:29:16 0

202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冲刺预测·全国卷(四)4语文(EX-E)试题试卷答案,我们目前整理分享关于202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冲刺预测·全国卷(四)4语文(EX-E)试题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如需答案j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趣找答案/直接访问www.qzda.com(趣找答案)

试题答案

202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冲刺预测·全国卷(四)4语文(EX-E)试题试卷答案

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趣找答案/直接访问www.qzda.com(趣找答案)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冲刺预测·全国卷(四)语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知昔人常言:礼有经亦有权。权是变,经是不变。这句话或许可借用以表明中国文化数千年来走过的历程一有变有不变。但是世界上不可能有一成不变的文化,一成不变则意味着断裂,意味着死亡。堪与中国相提并论的其他古老文明,不是已成陈迹,便是蜕为另外一种文化。唯有中国文化是延续数千年,既不中断亦未面目全非。这就是有变有不变的结果。有变才能发展,有不变才能维持其本来精长髓。一成不变的观,点显然无法解释中国文化的进程。那么中国文化变的是什么呢?从物质方面说,中国人的衣食往行还有哪一样是不变的?早在赵武灵王时已经胡服骑射了,早在汉灵帝?时已经流行胡饭胡床了。即使在政治制度方面,我们又何尝落在人后?在亚洲,我们是最早打落皇冠的,比谁变得都快。至于精神文化范畴的音乐舞蹈,盛唐时就既有胡琴又有胡旋舞,且全都来自西域。不变的具体是指什么呢?是道。子曰:“吾道一以贯之。”《双书·地理志》讲:“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尽管一变再变,但变到“道”就不再往下变了。那么道又是什么呢?《易》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以及精神文化在中国都只是杯器。只有深层的心态文化才是道。严复从青年时代起就熏陶于西方文化之中,中年以后名声如日中天,却始终以未中科举为恨;辜鸿铭生在南洋,学在西洋,但却照旧蓄辫子赞小脚,都不变其中国人的心态。无论是孔子捶胸顿足的礼崩乐坏,无论是曾国藩哀叹的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这期个作为中国文化核心的道都没有变。所以中国文化变迁的特点之一并非以不变应万变一这是历来的看法,恰恰相反,是以万变来成其不变,以表层的万变来维持核心的不变。尽管中国的地理背景相对孤立,但数千年来仍然与东西洋都有着绵绵不绝的交往。与外来文化交流就要使中国文化发生变化,但这一变化的结果往往是将外来文化同化于中国文化,而不是使中国文化同化于外来文化,同化的过程简直是不露痕迹。所以中国文化变迁的第二特点是要变人为己,而不变己为人,是貌似西化而实为“华化”,只是将其风俗习惯、思想观念本土化为中国模样的过程是缓慢的,渐进的,不知不觉的。中国文化的发展远不是简单的“有容乃这样说只强调容纳百川,而忽视其受外来影响所产生的变化,难怪费正清因此而产生“冲击一反应”的模式一而是在同化外来文化的过程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这一过程或者可称之为“有变乃恒”中国文化有其自身的变化规律,我们对这一规律的认识至今还不敢就说十分清楚,恐怕还有继续探索的必要。但是有一,点比较清楚的是:中国文化变迁的基本方式是述而不作,是著书不如抄书。自认述而不作的是中国儒家的创始人,提倡著书不如抄书的是清代实学的开山祖,都是极富创造性的大人物,但却都认为自己毫无创新,仅只沿袭成说而已。他们的思想或许表明了中国文化寓变于不变之中的特,点。选自周振鹤《中国文化的变与不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文化,若没有发展,只能或成陈迹,或蜕为另外的文化B.为适应社会发展而借鉴、学习外来文化中的表层部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变”C.中国文化中的“道”指深层心态文化,如“恨未中科举”和“蓄辫子赞小脚”等心态。【冲刺预测·语文(四)第1页(共6页)EX一E】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大地给予所有的人是物质的精华,而最后,它从人们那里得到的回赠却是这些物质的垃圾。一惠特曼B.我不是不爱人类,而是更爱大自然。拜作伦C.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周D.生命,那是自然付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诺贝尔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shijuan/jctb/gs/139488.html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