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卷 > 教材同步 > 高三试卷

2023年浙江省百校联盟高考语文训练试卷

[db:作者] 高三试卷 2023-06-13 06:09:00 0 2023 浙江省 联盟 高考 语文 训练 试卷 解析

2023年浙江省百校联盟高考语文训练试卷,以下展示关于2023年浙江省百校联盟高考语文训练试卷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

2023年浙江省百校联盟高考语文训练试卷

1、2023年浙江省百校联盟高考语文训练试卷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古文运动”作为术语,最早见于胡适笔下。1921年,他撰写了国语文学史,认为唐宋“古文运动”是中国文学白话化的一个阶段,即从六朝隋唐骈文向宋元白话文转变时的一种“过渡”或“”,此观点影响深远。虽然现在看来不很符合事实。中国人使用文言的时间足够长,而其文章体式不过古、骈二体。历史上有过不少“骈、古文优劣论”,但到清中期,这样的争议已趋向消弭。而自胡适以来,继承“古文运动”之说的中国文学史著作却一直力图证明,韩柳所主张的古文在体制上具有相对于骈体的进步性。 1932年,胡云翼和郑振

2、铎的中国文学史相继出版,两书都继承“古文运动”这一术语,并肯定其是一种进步。微博认为如胡云翼说韩柳“洗尽两晋六朝浮靡的风尚”“提倡一种有内容的实用文章”;郑振铎说,“古文运动是对于魏、晋、六朝以来骈文的一种反动。乃是一种复归自然的运动”。值得注意的是,“浮靡”是前世古文家指责骈体的常用语,但以古文为“实用”或“自然”,则在很大程度上出于想当然。就体式言,古文不须追求对仗,相对自由,但骈文的体制性只是对仗,未必“浮靡”;就历史实情言,骈文倒确实出现过“浮靡”的作品,但古文在当时却决不“实用”,韩柳的文风也决不“自然”。郑振铎还把六朝文章称为“美文”,这也是20世纪比较流行的看法,反映出“纯文学”

3、观念的影响。微博认为如郑振铎对“古文运动”的评价也有保留的一面:“虽是一个文学改革运动,却究竟还不是什么真正的文学运动。为的是,他们去了六朝文的圈套,却又加上另一个秦、汉文的圈套。”按此说法,“古文运动”的意义仅仅是改变文体而已,那么,除非古文比骈文更“实用”更“自然”,否则这样的改变就毫无意义了。所以在“古文运动”的论题上,20世纪流行的“进步”史观和“纯文学”观发生了对立的作用。与胡适的白话文学史相比,30年代的文学史不再说韩柳语言“白话化”了,这应当是对历史事实的让步,但转向文体优劣的角度寻求“进步”性,也给后来者带来许多误解。 30年代郭绍虞出版了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卷,更关注观念的演

4、变和历史人物本身的言论主张,就更容易对“唐宋古文运动”形成总体把握。微博认为郭绍虞的出色之处在于他归纳出中国历史上有“复古之思想”和“复古之文学”一脉,而把“古文运动”纳入后者。在他眼里,“中国文学批评史”是以认真处理“复古”问题为核心的。当然,他为“复古”之思想和文学求证价值的办法,仍是从中辨析出其有利于“文学观念之演进”的因素。 40年代出现了关于“古文运动”的专著,即龚书炽韩愈及其古文运动,以韩愈为中心,上溯“古文运动之先驱者”,兼及“韩愈同辈之古文家”,又继以“韩派古文家”,基本叙述了唐代“古文运动”的全貌。而将北宋纳入叙述范围的专著,则要到60年代初钱冬父的唐宋古文运动。微博认为这两

5、部专著的问世可以说明,当初为了给“文学”张本而提出的“古文运动”一词,已经转化为对一系列文学史现象的比较稳定的指称,而对“古文运动”的研究作为一个专业学术领域,也正在被确立,那同时也意味着一种力求客观的研究和表述态度。时过境迁,策略性消除而客观性增强,应该是可以理解的一种转向。而这种转向,也符合新中国建立前后大力倡导的“实事求是”思想方法。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是王运熙作于50年代的一篇论文,正面质疑了“古文运动”是文学语言的解放的观点。他考明,中唐的古文实际上比当时的骈文更为难读,反而是骈文比较通俗平易,接近口语的古文是到宋代才产生的。 这一“实事求是”的考察结果,现在看是个基本事实,但我们

6、不能忘记,从胡适提出“古文运动”术语以来,这个基本事实是一直被扭曲的。微博认为就此而言,此文的意义可谓重大,虽然他强调的是语言问题,但语言实际上也跟文体密切相关,因为那尚奇聱牙的古文,是绝不可能比骈文更“实用”或“自然”的,至于其与骈文相比,“文学性”上高低如何,那最多也不过见仁见智而已。那么,结束从前扭曲史实的论法,重写“古文运动”的历史,便应该是文学史家顺利走上的征途了。 (摘编自朱刚唐宋“古文运动”与士大夫文学,有删改)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_ A为了给“文学”张本,胡适提出具备“白话化”的“古文运动”富有进步性的观点。 B继承“古文运动”说的中国文学史本质上也延续了传统“骈、古文优劣论”的纷争思路。 C郑振铎对“古文运动”的评价折射出20世纪的“进步”史观和“纯文学”观发生的对立。 D王运熙50年代对“古文运动”的研究意义重大,实事求是地重写了“古文运动”的历史。2.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胡云翼说

2.利用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来研究细胞周期长短,将用2H标记了的细胞移至普通培养基中培养,取样时间及顺序:A(细胞核被标记)-→B(一个被标记细胞X开始进入分裂期)→C(细胞X着丝粒开始分裂)→D(细胞X分裂成两个子细胞,被标记细胞数目在增加)→E(标记细胞第二次进入分裂期被标记细胞的比例在减少)→被标记细胞的数目在减少)。实验小组对不同间隔时间所取的样品进行放射性检测、计数,统计标记细胞的百分数,得到如图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细胞分裂一次平均经历的时间约为10hB.细胞核中被标记的物质DNA在图中AB和DE期间DNA分子稳定性最低C.F时被标记的细胞比例逐渐减少的原因是原来被标记的细胞死亡消失D.图甲位于图乙中的CD期

1、2023年浙江省百校联盟高考语文训练试卷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古文运动”作为术语,最早见于胡适笔下。1921年,他撰写了国语文学史,认为唐宋“古文运动”是中国文学白话化的一个阶段,即从六朝隋唐骈文向宋元白话文转变时的一种“过渡”或“”,此观点影响深远。虽然现在看来不很符合事实。中国人使用文言的时间足够长,而其文章体式不过古、骈二体。历史上有过不少“骈、古文优劣论”,但到清中期,这样的争议已趋向消弭。而自胡适以来,继承“古文运动”之说的中国文学史著作却一直力图证明,韩柳所主张的古文在体制上具有相对于骈体的进步性。 1932年,胡云翼和郑振

2、铎的中国文学史相继出版,两书都继承“古文运动”这一术语,并肯定其是一种进步。微博认为如胡云翼说韩柳“洗尽两晋六朝浮靡的风尚”“提倡一种有内容的实用文章”;郑振铎说,“古文运动是对于魏、晋、六朝以来骈文的一种反动。乃是一种复归自然的运动”。值得注意的是,“浮靡”是前世古文家指责骈体的常用语,但以古文为“实用”或“自然”,则在很大程度上出于想当然。就体式言,古文不须追求对仗,相对自由,但骈文的体制性只是对仗,未必“浮靡”;就历史实情言,骈文倒确实出现过“浮靡”的作品,但古文在当时却决不“实用”,韩柳的文风也决不“自然”。郑振铎还把六朝文章称为“美文”,这也是20世纪比较流行的看法,反映出“纯文学”

3、观念的影响。微博认为如郑振铎对“古文运动”的评价也有保留的一面:“虽是一个文学改革运动,却究竟还不是什么真正的文学运动。为的是,他们去了六朝文的圈套,却又加上另一个秦、汉文的圈套。”按此说法,“古文运动”的意义仅仅是改变文体而已,那么,除非古文比骈文更“实用”更“自然”,否则这样的改变就毫无意义了。所以在“古文运动”的论题上,20世纪流行的“进步”史观和“纯文学”观发生了对立的作用。与胡适的白话文学史相比,30年代的文学史不再说韩柳语言“白话化”了,这应当是对历史事实的让步,但转向文体优劣的角度寻求“进步”性,也给后来者带来许多误解。 30年代郭绍虞出版了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卷,更关注观念的演

4、变和历史人物本身的言论主张,就更容易对“唐宋古文运动”形成总体把握。微博认为郭绍虞的出色之处在于他归纳出中国历史上有“复古之思想”和“复古之文学”一脉,而把“古文运动”纳入后者。在他眼里,“中国文学批评史”是以认真处理“复古”问题为核心的。当然,他为“复古”之思想和文学求证价值的办法,仍是从中辨析出其有利于“文学观念之演进”的因素。 40年代出现了关于“古文运动”的专著,即龚书炽韩愈及其古文运动,以韩愈为中心,上溯“古文运动之先驱者”,兼及“韩愈同辈之古文家”,又继以“韩派古文家”,基本叙述了唐代“古文运动”的全貌。而将北宋纳入叙述范围的专著,则要到60年代初钱冬父的唐宋古文运动。微博认为这两

5、部专著的问世可以说明,当初为了给“文学”张本而提出的“古文运动”一词,已经转化为对一系列文学史现象的比较稳定的指称,而对“古文运动”的研究作为一个专业学术领域,也正在被确立,那同时也意味着一种力求客观的研究和表述态度。时过境迁,策略性消除而客观性增强,应该是可以理解的一种转向。而这种转向,也符合新中国建立前后大力倡导的“实事求是”思想方法。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是王运熙作于50年代的一篇论文,正面质疑了“古文运动”是文学语言的解放的观点。他考明,中唐的古文实际上比当时的骈文更为难读,反而是骈文比较通俗平易,接近口语的古文是到宋代才产生的。 这一“实事求是”的考察结果,现在看是个基本事实,但我们

6、不能忘记,从胡适提出“古文运动”术语以来,这个基本事实是一直被扭曲的。微博认为就此而言,此文的意义可谓重大,虽然他强调的是语言问题,但语言实际上也跟文体密切相关,因为那尚奇聱牙的古文,是绝不可能比骈文更“实用”或“自然”的,至于其与骈文相比,“文学性”上高低如何,那最多也不过见仁见智而已。那么,结束从前扭曲史实的论法,重写“古文运动”的历史,便应该是文学史家顺利走上的征途了。 (摘编自朱刚唐宋“古文运动”与士大夫文学,有删改)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_ A为了给“文学”张本,胡适提出具备“白话化”的“古文运动”富有进步性的观点。 B继承“古文运动”说的中国文学史本质上也延续了传统“骈、古文优劣论”的纷争思路。 C郑振铎对“古文运动”的评价折射出20世纪的“进步”史观和“纯文学”观发生的对立。 D王运熙50年代对“古文运动”的研究意义重大,实事求是地重写了“古文运动”的历史。2.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胡云翼说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shijuan/jctb/gs/149868.html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