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卷 > 教材同步 > 高三试卷

2022-2023学年福建省厦门重点中学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

2022-2023学年福建省厦门重点中学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以下展示关于2022-2023学年福建省厦门重点中学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

2022-2023学年福建省厦门重点中学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

1、2022-2023学年福建省厦门重点中学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分)1.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 原核细胞无染色体,细胞中的DNA也不与蛋白质结合B. 细菌中没有染色体,无法进行有丝分裂,只能进行无丝分裂C. 核膜、细胞膜、细胞器膜以及生物体内所有膜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D. 由细胞构成的生物的遗传物质均为DNA,但DNA不都位于细胞核中2. 汜胜之书中记载到“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春冻解,地气始通,土一和解。夏至,天气始暑,阴气始盛,土复解。夏至后九十日,昼夜分,天地气和。以此时耕田,一而当五,名曰膏泽,皆得时功。”下

2、列对应原理错误的是()A. “务粪泽”适当施肥和灌溉能提高土壤中矿质元素含量,有利于植物生长B. “早锄”农田除草能降低农作物与杂草因生存空间和营养物质而产生的竞争C. “春冻解,地气始通”春天温度升高,植物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下降D. “以此时耕田”中耕松土使土壤含氧量升高,有利于根系吸收矿质元素3. 用一定方法分离出某动物细胞的甲、乙、丙三种细胞器,测定其中三种有机物的含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是线粒体,其内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少于外膜B. 乙只含有蛋白质和脂质,一定与蛋白质的加工有关C. 合成分泌蛋白时,丙合成一段肽链后,再转移到粗面内质网上继续合成D. 乳酸菌细

3、胞与该动物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可能是甲和丙4. 研究发现,某些蛋白质的肽链进入内质网腔后,经过初步折叠和修饰,在内质网膜上多种蛋白的作用下,形成COP膜泡,定向运至高尔基体。若一些尚未在内质网完成初步折叠修饰的蛋白质被误送至高尔基体,则其会被高尔基体中的一些受体蛋白(蛋白A)所识别,在高尔基体膜上多种蛋白的作用下,形成COP膜泡,将这些错误蛋白定向运回内质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COP、COP膜泡运输可体现生物膜信息交流的功能B. COP膜泡与COP膜泡功能由其膜上的糖类分子决定C. 错误蛋白通过COP膜泡运回内质网的过程消耗能量D. 若破坏高尔基体中的蛋白A,则可能出现功能异常的抗体5

4、. 在适宜条件下,将月季的花瓣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A溶液中,测得细胞液浓度与A溶液浓度的比值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 t0t1时,花瓣细胞发生质壁分离B. A溶液中溶质能被月季花瓣细胞吸收C. t2时,花瓣细胞的体积明显大于初始值D. 适当降低温度,t1t2所需时间将会延长6. 取某植物的成熟叶片,用打孔器获取叶圆片,等分成两份,分别放入浓度(单位为g/mL)相同的甲糖溶液和乙糖溶液中,得到甲、乙两个实验组(甲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乙糖的2倍)。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检测甲、乙两组的溶液浓度,发现甲组中甲糖溶液浓度升高。在此期间叶细胞和溶液之间没有溶质交换。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5、()A. 甲组叶细胞吸收了甲糖溶液中的水使甲糖溶液浓度升高B. 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不变,则乙组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为零C. 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降低,则乙组叶肉细胞可能发生了质壁分离D. 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升高,则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乙组大于甲组7. 研究发现酸可以催化蛋白质、脂肪以及淀粉的水解。研究人员以蛋清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过程中,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变B. 处理相同时间,蛋白块b明显小于蛋白块c,可证明酶具有高效性C. 蛋清中的蛋白质分子比蛋白块a中的蛋白质分子更容易被蛋白酶水解D. 将盐酸与蛋白酶、蛋白块混合,可测定蛋白酶在酸性条件下的催化效果8. 对下列异常实

6、验现象的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 选项实验现象原因分析A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实验中,加入斐林试剂检测,发现两者差异不显著可能是检测的试剂选择错误,应选用碘液B叶绿体色素的分离实验中,发现滤纸上的色素带颜色偏淡可能是提取色素时加入的无水乙醇过多C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加入清水后,质壁分离的细胞未发生复原可能是质壁分离时使用的蔗糖溶液浓度过大D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中,两组实验的澄清石灰水均不变浑浊可能是加入酵母菌时未将煮沸的培养液冷却A. AB. BC. CD. D9. 细菌紫膜质是来自某原核生物细胞膜上的一种膜蛋白。科研人员分别将细菌紫膜质、ATP合成酶和解偶联剂重组到脂质体(一种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的人工膜)上进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

5.港珠澳大桥的人工岛创新围岛填土在世界范围内首次提出深插式钢圆简快速成岛技术,1600t起重船“振浮8号”吊起巨型钢筒直接固定在海床上插人到海底,然后在中间填土形成人工岛,如图甲,每个圆钢筒的直径为22.5m,高度为55m,质量为550t,由若干根特制起吊绳通过液压机械抓手连接钢筒,某次试吊将其吊在空中,每根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7^,,如图乙所示,每根绳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8.010^5N,,则至少需要多少根绳子才能成功起吊(37^=0.6,37^=0.8)A.7根B.8根D.10根

1、2022-2023学年福建省厦门重点中学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分)1.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 原核细胞无染色体,细胞中的DNA也不与蛋白质结合B. 细菌中没有染色体,无法进行有丝分裂,只能进行无丝分裂C. 核膜、细胞膜、细胞器膜以及生物体内所有膜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D. 由细胞构成的生物的遗传物质均为DNA,但DNA不都位于细胞核中2. 汜胜之书中记载到“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春冻解,地气始通,土一和解。夏至,天气始暑,阴气始盛,土复解。夏至后九十日,昼夜分,天地气和。以此时耕田,一而当五,名曰膏泽,皆得时功。”下

2、列对应原理错误的是()A. “务粪泽”适当施肥和灌溉能提高土壤中矿质元素含量,有利于植物生长B. “早锄”农田除草能降低农作物与杂草因生存空间和营养物质而产生的竞争C. “春冻解,地气始通”春天温度升高,植物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下降D. “以此时耕田”中耕松土使土壤含氧量升高,有利于根系吸收矿质元素3. 用一定方法分离出某动物细胞的甲、乙、丙三种细胞器,测定其中三种有机物的含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是线粒体,其内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少于外膜B. 乙只含有蛋白质和脂质,一定与蛋白质的加工有关C. 合成分泌蛋白时,丙合成一段肽链后,再转移到粗面内质网上继续合成D. 乳酸菌细

3、胞与该动物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可能是甲和丙4. 研究发现,某些蛋白质的肽链进入内质网腔后,经过初步折叠和修饰,在内质网膜上多种蛋白的作用下,形成COP膜泡,定向运至高尔基体。若一些尚未在内质网完成初步折叠修饰的蛋白质被误送至高尔基体,则其会被高尔基体中的一些受体蛋白(蛋白A)所识别,在高尔基体膜上多种蛋白的作用下,形成COP膜泡,将这些错误蛋白定向运回内质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COP、COP膜泡运输可体现生物膜信息交流的功能B. COP膜泡与COP膜泡功能由其膜上的糖类分子决定C. 错误蛋白通过COP膜泡运回内质网的过程消耗能量D. 若破坏高尔基体中的蛋白A,则可能出现功能异常的抗体5

4、. 在适宜条件下,将月季的花瓣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A溶液中,测得细胞液浓度与A溶液浓度的比值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 t0t1时,花瓣细胞发生质壁分离B. A溶液中溶质能被月季花瓣细胞吸收C. t2时,花瓣细胞的体积明显大于初始值D. 适当降低温度,t1t2所需时间将会延长6. 取某植物的成熟叶片,用打孔器获取叶圆片,等分成两份,分别放入浓度(单位为g/mL)相同的甲糖溶液和乙糖溶液中,得到甲、乙两个实验组(甲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乙糖的2倍)。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检测甲、乙两组的溶液浓度,发现甲组中甲糖溶液浓度升高。在此期间叶细胞和溶液之间没有溶质交换。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5、()A. 甲组叶细胞吸收了甲糖溶液中的水使甲糖溶液浓度升高B. 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不变,则乙组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为零C. 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降低,则乙组叶肉细胞可能发生了质壁分离D. 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升高,则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乙组大于甲组7. 研究发现酸可以催化蛋白质、脂肪以及淀粉的水解。研究人员以蛋清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过程中,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变B. 处理相同时间,蛋白块b明显小于蛋白块c,可证明酶具有高效性C. 蛋清中的蛋白质分子比蛋白块a中的蛋白质分子更容易被蛋白酶水解D. 将盐酸与蛋白酶、蛋白块混合,可测定蛋白酶在酸性条件下的催化效果8. 对下列异常实

6、验现象的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 选项实验现象原因分析A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实验中,加入斐林试剂检测,发现两者差异不显著可能是检测的试剂选择错误,应选用碘液B叶绿体色素的分离实验中,发现滤纸上的色素带颜色偏淡可能是提取色素时加入的无水乙醇过多C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加入清水后,质壁分离的细胞未发生复原可能是质壁分离时使用的蔗糖溶液浓度过大D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中,两组实验的澄清石灰水均不变浑浊可能是加入酵母菌时未将煮沸的培养液冷却A. AB. BC. CD. D9. 细菌紫膜质是来自某原核生物细胞膜上的一种膜蛋白。科研人员分别将细菌紫膜质、ATP合成酶和解偶联剂重组到脂质体(一种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的人工膜)上进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shijuan/jctb/gs/153790.html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