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卷 > 教材同步 > 高三试卷

2022-2023学年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五中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

2022-2023学年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五中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以下展示关于2022-2023学年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五中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

2022-2023学年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五中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

1、2022-2023学年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五中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1. 文艺复兴时期,与但丁的神曲并列,享有“人曲”美称的文学作品是()A. 彼特拉克的歌集B. 薄伽丘的十日谈C.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D. 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2. 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中国人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受到了严重挫折。1962年底,中国经济好转的原因是()A.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提出B.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实施C. 对内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D.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提出3. 某同学在研究下列两幅图片后,对该

2、阶段中国古代社会的变化特征得出一些感悟,你认为正确的是()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从世袭到任命从地方分治到中央集权从分裂到统一A. B. C. D. 4. 下面是民国初年,一学者笔下描述的“中国”与“西方”的二些特征的对比。这些特征() 中国西方专制独裁、野蛮民主、文明非理性的、愚昧的理性的、开明的迷信的、死气沉沉的科学的、活跃的虚弱的、黑暗的强壮的、光明的以家族为本位、以感情为本位以个人为本位、以法治为本位A. 是民族危机出现后的最初反思B. 推动了中国由君主立宪走向民主共和C. 与新文化运动主流认识相一致D. 体现了新文化运动思想内涵的丰富性5. 从明代天顺四年(1460)开始,朝廷不断下令额

3、外增造丝织品,远远超出官营丝织作坊的生产能力,各地织染局不得不通过中间包揽人,利用民间机户“加工定货”。这一举措()A. 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B. 反映了重农抑商政策变化C. 刺激了区域长途贩运贸易繁荣D. 促进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6. “北朝四史”(魏书北齐书周书北史)所记当时在历史舞台上的人物共计7188位,其中汉族4941人,约占总人数的68.72%,鲜卑族人物1737人,约占19.10%,匈奴人物215人,约占3.10%,其余氐、羌、羯、蛮、柔然、吐谷浑、杂胡和西域人共计1080人,约占9.08%”。这一现象的出现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 结束了南北对峙B. 推动了民族交融C. 促

4、进了儒学复兴D. 导致了北人南移7. 东晋时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规模北民南迁,南迁汉民带去北方成熟的铁质农具和耕作技术,与南方水田种植经验结合,由此带来的影响是()A. 南北经济差距逐渐减小B. 长江流域普及稻麦轮作制C. 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D. 造成南方人多地少的矛盾8. 魏晋时期,人们不再相信所谓的“天命”,转而追求“越名教而任自然”,诗歌中训勉的内容减少了,自由抒情和绮文丽藻的成分却日益增加。据此可知,魏晋时期()A. 文学创作的政教性有所减弱B. 士族强化了对文化话语权的掌控C. 儒家思想受到佛道思想冲击D. 文学才能是评判人才的重要标准9. 唐朝规定受田的农民要向国家缴纳绢二丈

5、、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称“调”;为国家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徭役,每天输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称“庸”。这一规定()A. 极大地促进了商业的繁荣B. 客观上有利于手工业的发展C. 说明国家的赋役极其沉重D. 表明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松驰10. 辽太宗耶律德光统治时期,采取了“胡汉分治”的制度,即“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这一做法的出发点在于()A. 巩固契丹族的奴隶制度B. 适应不同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C. 顽固推行民族分化政策D. 为了笼络扶植汉族地主官僚11. 清代乾隆年间,土地所有者每亩土地向政府纳税约合银3分,粮半升左右。而农民向地主交纳的地租高达一石粮食、约合2两白银。这一状况()A. 激化了官民矛盾B. 导致小农经济瓦解C. 刺激了土地兼并D. 加重了自耕农负担12. 1912年1月2日,孙中山宣布改用公历后,又于1月8日发出致各省商民通电,补充规定:中华民国改元,改用阳历唯念各商业向例于阴历年终结账,设骤改章,恐有妨碍仍以新纪元二月十七日,即旧历除夕,即为结账之期。希即公布,一体遵行。这反映了()A. 封建制度束缚习俗改良B.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 南京临时政府施政开明D. 近代商业经营形式创新13. 1912年4月,袁世凯宣布“统一路政”,解散了各省商办铁路公司,把各省已经建成和正在兴建的铁路全部收归国有,用以抵借外债。这一

2.据统计,秦朝修筑长城役用40万人,南戌五岭用50万人,修建秦始皇陵和阿房宫达70余万人,加上其他劳役,役使人数超过200多万,而秦朝当时全国人口约200万左右。这说明秦朝A.民众徭役繁重B.阶级矛盾激化C.边患危机严重D.六国隐患犹在

1、2022-2023学年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五中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1. 文艺复兴时期,与但丁的神曲并列,享有“人曲”美称的文学作品是()A. 彼特拉克的歌集B. 薄伽丘的十日谈C.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D. 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2. 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中国人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受到了严重挫折。1962年底,中国经济好转的原因是()A.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提出B.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实施C. 对内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D.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提出3. 某同学在研究下列两幅图片后,对该

2、阶段中国古代社会的变化特征得出一些感悟,你认为正确的是()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从世袭到任命从地方分治到中央集权从分裂到统一A. B. C. D. 4. 下面是民国初年,一学者笔下描述的“中国”与“西方”的二些特征的对比。这些特征() 中国西方专制独裁、野蛮民主、文明非理性的、愚昧的理性的、开明的迷信的、死气沉沉的科学的、活跃的虚弱的、黑暗的强壮的、光明的以家族为本位、以感情为本位以个人为本位、以法治为本位A. 是民族危机出现后的最初反思B. 推动了中国由君主立宪走向民主共和C. 与新文化运动主流认识相一致D. 体现了新文化运动思想内涵的丰富性5. 从明代天顺四年(1460)开始,朝廷不断下令额

3、外增造丝织品,远远超出官营丝织作坊的生产能力,各地织染局不得不通过中间包揽人,利用民间机户“加工定货”。这一举措()A. 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B. 反映了重农抑商政策变化C. 刺激了区域长途贩运贸易繁荣D. 促进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6. “北朝四史”(魏书北齐书周书北史)所记当时在历史舞台上的人物共计7188位,其中汉族4941人,约占总人数的68.72%,鲜卑族人物1737人,约占19.10%,匈奴人物215人,约占3.10%,其余氐、羌、羯、蛮、柔然、吐谷浑、杂胡和西域人共计1080人,约占9.08%”。这一现象的出现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 结束了南北对峙B. 推动了民族交融C. 促

4、进了儒学复兴D. 导致了北人南移7. 东晋时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规模北民南迁,南迁汉民带去北方成熟的铁质农具和耕作技术,与南方水田种植经验结合,由此带来的影响是()A. 南北经济差距逐渐减小B. 长江流域普及稻麦轮作制C. 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D. 造成南方人多地少的矛盾8. 魏晋时期,人们不再相信所谓的“天命”,转而追求“越名教而任自然”,诗歌中训勉的内容减少了,自由抒情和绮文丽藻的成分却日益增加。据此可知,魏晋时期()A. 文学创作的政教性有所减弱B. 士族强化了对文化话语权的掌控C. 儒家思想受到佛道思想冲击D. 文学才能是评判人才的重要标准9. 唐朝规定受田的农民要向国家缴纳绢二丈

5、、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称“调”;为国家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徭役,每天输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称“庸”。这一规定()A. 极大地促进了商业的繁荣B. 客观上有利于手工业的发展C. 说明国家的赋役极其沉重D. 表明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松驰10. 辽太宗耶律德光统治时期,采取了“胡汉分治”的制度,即“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这一做法的出发点在于()A. 巩固契丹族的奴隶制度B. 适应不同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C. 顽固推行民族分化政策D. 为了笼络扶植汉族地主官僚11. 清代乾隆年间,土地所有者每亩土地向政府纳税约合银3分,粮半升左右。而农民向地主交纳的地租高达一石粮食、约合2两白银。这一状况()A. 激化了官民矛盾B. 导致小农经济瓦解C. 刺激了土地兼并D. 加重了自耕农负担12. 1912年1月2日,孙中山宣布改用公历后,又于1月8日发出致各省商民通电,补充规定:中华民国改元,改用阳历唯念各商业向例于阴历年终结账,设骤改章,恐有妨碍仍以新纪元二月十七日,即旧历除夕,即为结账之期。希即公布,一体遵行。这反映了()A. 封建制度束缚习俗改良B.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 南京临时政府施政开明D. 近代商业经营形式创新13. 1912年4月,袁世凯宣布“统一路政”,解散了各省商办铁路公司,把各省已经建成和正在兴建的铁路全部收归国有,用以抵借外债。这一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shijuan/jctb/gs/155314.html

[!--tem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