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3月二模试题语文含解析
《山东省枣庄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3月二模试题 语文 含解析x》,以下展示关于《山东省枣庄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3月二模试题 语文 含解析x》的相关内容节选,更多内容请多关注我们网站
1、参照秘密级管理启用前 试卷类型:A2025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2025.03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致良知是阳明心学的核心,其内涵有三点:一是主体之虚灵,二是自我之明觉,三是真诚
2、恻怛之情怀。这种良知灵明不仅是身之主,也是天地万物之主。阳明心学是典型的主体性哲学。“真诚恻怛”其实就是心学所谓的天地生生之仁在人心中的情感体现,它是一种万物一体精神的体现,是对同类的充满情感的真诚关注。至于良知的特征则主要有自然而具的先天性和当下的现成性两点。把这两点合起来,良知就有了道德直觉的色彩,甚至具有一些神秘主义的味道。建立心学体系并不是阳明提出良知虚灵的最终目的,他的心性论是和存在论紧密相连的。从存在论的角度来看阳明的心体或良知虚灵的主张,就应该把它看成是对一种人生境界的追求。而他之所以要追求此种人生境界,是为了解决士人(也包括他本人)两个互为关联的存在问题,即如何在艰难境遇中保持
3、自我的独立与超然,并担负起救世济民的儒者责任。前者解决的是个体自我问题,而后者解决的是社会群体问题,但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前者,后者也就无法得以实现。因而必须把这二者联系起来考虑,才能比较完整地把握阳明心学的存在论命题。从个体人格类型上看,他属于具有进取精神的豪杰之士,他曾说:“昔之君子,盖有举世非之而不顾,千百世非之而不顾者,亦求其是而已矣,岂以一时毁誉而动其心邪!”这不顾毁誉的“君子”不妨视为阳明所追求的理想人格,但如何能够达到举世非之、千百世非之而不顾呢?阳明认为这就需要致其良知,达到无善无恶的虚灵状态,要达到虚灵状态就需要克服来自外部环境和个体自我的双面纠缠。外部环境常常是个体所无法改变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xuexifangfa/wendang/272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