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一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江淮协作区期末联合监测历史试题xb
安徽省高一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江淮协作区期末联合监测历史试题xb于2025-07-07发布,目前答案汇总网已经汇总了安徽省高一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江淮协作区期末联合监测历史试题xb的各科答案和试卷,更多试卷答案请关注答案汇总网。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 1、2024江淮高二第一次联考试卷
2、2024安徽江淮十校联考答案高一
3、2024年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第四次会考
4、安徽省2024-2024学年度第二次月考(期中)试卷历史
5、2024江淮十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
6、2024年安徽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
7、2024年安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历史
8、2024~2024学年安徽名校第一学期期中联考高一历史
9、江淮2024至2024年高二
10、安徽省2024-2024学年度第二次月考试卷历史
3、安徽省高一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江淮协作区期末联合监测地理试题
4、安徽省高一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江淮协作区期末联合监测生物试题
解析:A 根据图中信息,a为Fe,b为FeO,e为Fe2O3,c为Fe(OH)2,f为Fe(OH)3,d为亚铁盐,g为铁盐,h为高铁酸盐;Fe与水蒸气反应不能得到Fe2O3,C项错误;在空气中加热Fe(OH)2,Fe(OH)2会被O2氧化为Fe(OH)3,最终生成Fe2O3,不能得到FeO,B项错误;Fe2+、NO、H+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3Fe2++NO+4H+===3Fe3++NO↑+2H2O,可实现Fe2+→Fe3+的转化,A项正确;Fe3+水解,Fe3++3H2O??Fe(OH)3+3H+,生成Fe(OH)3胶粒可吸附杂质净水,不能杀菌消毒,D项错误。
4.解析:D A项,中子数为32,质子数为27的钴元素,质量数为27+32=59,表示为Co,错误;B项,H2O2为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HH,错误;C项,NH3中只存在共价键,NH4Cl中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二者化学键类型不同,错误;D项,[Co(NH3)6]Cl3中,NH3整体为0价,Cl元素为-1价,所以Co元素的化合价为+3,正确。
5.解析:B 通常用氢氟酸来刻蚀玻璃,与之对应的反应是③,反应①中SiO2表现出酸性氧化物的通性,a、c判断错误;反应②是一个置换反应,其中二氧化硅被还原,表现出氧化性,b判断正确;反应④是一个复分解反应,用难挥发的二氧化硅制取易挥发的二氧化碳,d判断正确;反应⑤中碳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4价和+2价,硅和氧的化合价都没有改变,因此二氧化硅没有参加氧化还原反应,e判断正确。
6.解析:C 由气态时H、H2的相对能量可知,H2的键能为218 kJ·mol-1×2=436 kJ·mol-1,A项正确;由表格中数据可知O2的键能为249 kJ·mol-1×2=498 kJ·mol-1,而H2O2中氧氧单键的键能为214 kJ·mol-1,214 kJ·mol-1×2< 498 kJ·mol-1,B项正确;HOO中解离氧氧单键所需能量为249 kJ·mol-1+39 kJ·mol-1-10 kJ·mol-1=278 kJ·mol-1,H2O2中解离氧氧单键所需能量为214 kJ·mol-1,C项错误;ΔH=-136 kJ·mol-1-(-242 kJ·mol-1)-249 kJ·mol-1=-143 kJ·mol-1,D项正确。
7.解析:B 催化电极b上发生还原反应,为阴极,连接电源的负极,A项正确;阴极的电极反应为+6e-+6H+=== +2H2O,生成水,c(H2SO4)减小,B项错误;阳极区发生反应6Ni2+-6e-+12H2O===6NiO(OH)+18H+、6NiO(OH)++12H+=== +10H2O+6Ni2+,总反应为-6e-+2H2O=== +6H+,C项正确;由电极反应及各电极上转移电子数相等,可得关系式,故每消耗1 mol对硝基苯酚同时生成1 mol 2,5-呋喃二甲酸,D项正确。
8.解析:A 图中250 ℃时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最大,催化剂活性最高,故C正确;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温度太高使催化剂失去活性,则250~300 ℃时,温度升高而乙酸的生成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降低,故B正确;300~400 ℃时,乙酸生成速率与催化效率变化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降低,乙酸的生成速率增大,故A错误;300~400 ℃时,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降低,则乙酸的生成速率升高的原因是温度升高,故D正确。
9.解析:C 根据化学方程式NH2COONH4(s)??2NH3(g)+CO2(g)可知,生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始终是2∶1,所以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始终不变,故不能作为达到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A项错误;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随着温度升高,气体的总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ΔH>0,反应中固体变为气体,混乱度增大,ΔS>0,根据ΔG=ΔH-TΔS可知反应在高温下正向自发进行,B项错误;压缩容器体积,气体压强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氨基甲酸铵固体的质量增加,C项正确;反应中生成的氨和二氧化碳的浓度之比为2∶1,总浓度为2.4×10-3 mol·L-1,所以氨的浓度为1.6×10-3mol·L-1,D项错误。
1、安徽省高一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江淮协作区期末联合监测生物试题
5、安徽省高一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江淮协作区期末联合监测生物试题
6、安徽省高一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江淮协作区期末联合监测语文试题
3、安徽省高一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江淮协作区期末联合监测政治试题
3、安徽省高一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江淮协作区期末联合监测化学试题
1、安徽省高一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江淮协作区期末联合监测数学试题
3、安徽省高一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江淮协作区期末联合监测化学答案
1、安徽省高一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江淮协作区期末联合监测生物学试题
2、安徽省高一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江淮协作区期末联合监测生物学试题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地址:/xuexifangfa/wendang/284517.html